亲子关系

什么是校园霸凌?

2022-05-10

问题描述:

什么是校园霸凌?

行家解答: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分享过这样一个咨询案例:

一个申城郊区小学的男孩,每次午饭有排骨,同班的两个男生对他说:“你这块排骨给我们吃,不然你等着瞧。”这件事持续了几个月,班主任一点都不知道,直到陈默老师致电学校,教师才恍然大悟。

这个案例让我们反思,什么样的行为算得上校园霸凌?推推搡搡、辱骂同学,还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抢走同学的一块肉?

挪威学者Dan Olweus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地、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多发性的事件,这是比较标准的国际化定义。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青少年校园霸凌的认定,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将校园霸凌行为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但是,在青少年的世界中,欺凌和玩笑、伤害和打闹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很多孩子对校园霸凌的恶劣性质依然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甚至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看来,小孩的事能严重到哪儿去,明天自然就好了。

“‘主观故意’有时很难判断,所以同样的行为有的可能是校园霸凌,有的可能就是同学之间开的恶作剧或玩笑。”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

为此,陈默老师指出,“孩童之间的开玩笑和霸凌,有时大人觉得难以区分,其实校园霸凌唯一的标准就是——被欺负者是否出现心理创伤。”

举个例子,有学生把黑板擦、脏簸箕等物品放到半掩的门上,教师进教室时被砸得吓了一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如果这位教师的感觉是“我受够了,这些学生这样羞辱我,以后还怎么当老师!”那么,这就是一种被霸凌的感受。但如果老师的感觉是“这帮小孩,真是调皮到家了!”那么,这就是一种被恶作剧捉弄的感受。

霸凌的标准不是霸凌者有没有“打人”,而是被霸凌者的心理伤势


【提示】本解答系行家的个人知识、经验和理解,平台不保证其正确性,仅供参考。

行家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相似问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