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化学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分子”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

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

【试题】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20 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 mL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小【考试结果】34%学生选择错误答案B。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化学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分子”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次化学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测验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所测内容范围的代表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对内容效度考查的是()。

A.某高校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师着装、教学语言等

B.为了考查期中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王老师调查了20个学生,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这次考试偏难

C.为了考查竞争激烈的高考是否有效,有关单位对升入大学的考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看他们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

D. 全国统一的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今年新增加了一些考试要点,国家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新增加后的考试内容进行评估,看其是否真正考到了实际工作中该考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化学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
行统计与分析。

【试题】一位同学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9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考试结果】有32.5%的同学选择了A或B。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化学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统
计与分析。

【试题】一位同学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0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0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0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0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考试结果】有32.5%的同学选择了A或B。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定义判断四、定义判断:(共10 题,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第46题:测验的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所测内容范围的代表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对内容效度的考查的是()。

A.某高校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师着装、教学语言等

B.为了考查期中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王老师调查了20 个学生,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这次考试偏难

C.为了考查竞争激烈的高考是否有效,有关单位对升入大学的考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看他们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

D.全国统一的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今年新增加了一些考试要点,国家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新增加后的考试内容进行评估,看其是否真正考到了实际工作中该考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共同过错,也叫共同侵权行为、共同致人损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致他人
损害。共同过错的特征在于:1)行为人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2)数个行为人之间主观上具有共同过错;3)行为的共同性;4)数个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情况不属于共同过错的是()。

A. 某高校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师着装、教学语言等

B. 为了考查期中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王老师调查了20个学生,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这次考试偏难

C. 为了考查竞争激烈的高考是否有效,有关单位对升入大学的考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看他们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

D. 全国统一的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今年新增加了一些考试要点,国家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新增加后的考试内容进行评估,看其是否真正考到了实际工作中该考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用了5s。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的速度是15m/s。求汽车行驶的加速度。

解:在经过电线杆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υ.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阅读案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出现了失败,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找一些客观

某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出现了失败,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找一些客观原因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B.对失败的实验不加评论.立即再重新演示一次

C.为了节省时间.下课后再给学生演示一遍

D.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改进后再演示一遍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12月,东北某中学几名教师先后从一家化工厂场购入一些化学实验药品,为了降
低成本,没有按规定要求工厂出具合格证明。不仅如此,在上实验课时,指导教师既未按规定对实验药品进行检测,也没有切实按照标准的实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有效防护,在实验过程由于操作不慎,实验室爆炸起火,从而酿成了重大的教学事故,致使27名学生被化学药品烧伤,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这几名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是两位化学教师在讲解“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之前,对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是两位化学教师在讲解“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之前,对学生学情进行的分析:

老师l: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老师2: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f*q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知识经验上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

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学情分析。

(2)说明学情分析对化学课堂教学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仅仅是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动”“做”去真切的发现、感受知识,例如某学校化学老师为学生准备器材,让学生都动手操作,获得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现象。这种做法属于()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