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内容标准是: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部分内容: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动态平衡.同样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1.沉淀的生成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除调节pH使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外,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 .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阅

思考与交流

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希望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042-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

2.以你现有的知识,你认为判断沉淀能否生成可从哪些方面考虑?是否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说明原因。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必修化学2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度”“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中“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2)完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部分内容: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在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发生反应,但在放电条件下,它们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此外,在高温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N02)。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因此,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N02产生,并随雨水落下。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等知识。

要求:

(1)完成材料二中的装置设计图,并填写表格。

(2)完成“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标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标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溶液的形成”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溶液

【实验9-1】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讨论】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实验9-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水,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3 ml汽油,再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经教师同意,也可以用其他溶剂或溶质来进行实验。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实验9-3】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溶液”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溶液”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1》“钠的重要化合物”的部分内容: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思考与交流

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类似,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阅

通过实验和观察.请你描述一下这些现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02+2H20=4NaOH+02↑

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02+2C02==2Na2C03+02↑

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须化学1的“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中“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2)完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并对教学过程做简要说明。(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教材内容,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以下出示的是文化生活中

阅读下列教材内容,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以下出示的是文化生活中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教材知识结构。

阅读下列教材内容,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以下出示的是文化生活中阅读下

问题:根据给出的教材知识结构,任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设计出简单的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并简单说明设计的意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内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这是由于铝很活泼.从铝的化合物中提炼铝单质比较困难。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氧化铝

我们已经知道,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很高,也很坚固,因此覆盖在铝制品表面极薄的一层氧化铝就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它溶于碱时,生成物是偏铝酸盐和水。因此,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阅读

2.氢氧化铝【实验3-7】

在试管里加入l0 mL 0.5 mol/L Al2(S0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酒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反应中得到的白色胶状物质是氢氧化铝[AI(OH)3],它几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在实验室里,常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阅读

【实验3-8】

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I(OH),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证明,AI(OH)3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起反应,又能与强碱起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阅读

AI(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加热时,AI(OH)3分解为氧化铝和水。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阅读

【学与问】

问题: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的“铝单质”“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学与问”中的问题。

(2)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内容标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金刚石、石墨和C60。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石头、加工坚硬的金属,以及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根据金刚石的用途可以推测金刚石一定很硬。事实上,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石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要用到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等,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而它们的结构则与石墨类似。

【实验6—1】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利用木炭的这个性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随着社会的发展.活性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饮用水在深度净化处理时都要用到活性炭.人们还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等等。

【讨论】

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类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

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C60分子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C60分子很稳定。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与碳单质有关,如石墨电极、玻璃刀、钻石、铅笔芯,学生对于碳单质具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碳的单质”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碳的单质”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元素的内容标准: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元素的内容标准: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元素”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一、元素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再如,氧气(02)、二氧化碳(C0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可见,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元素的内容标准:

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如图3—17所示,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它的质量分数接近50%,其次是硅元素。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元素的内容标准:

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如图3-18)。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元素的内容标准:

要求:

(1)试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

(5)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孙老师在安排学生自学“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时,向学生展示自学要求如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老师在安排学生自学“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时,向学生展示自学要求如下:

(1)什么是气候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有哪几种类型?

(3)你是如何理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

(4)不同尺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5)我国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有哪些特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

(1)分析材料中张老师设计的自学要求的优点和不足。(6分)

(2)如何设计学生的自学要求?(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教育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