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历史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A.科技人才B.政治人才C.翻译人才D.军事人才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

A.科技人才

B.政治人才

C.翻译人才

D.军事人才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A.科技人才B.…”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具体时间是()。

A.1763年

B.1862年

C.1903年

D.1922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862年设立的()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A.西学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师范学堂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求助教师资格考试: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选项运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A.我国宋代的书院

B.1862年京师同文馆

C.私塾

D.孔子的教学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 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 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 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 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 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 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
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