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甲、乙两人手拉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错解】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
题如下。检测结果不少学生选择了C选项。

在图示的电路中,每节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若导线MM′与NN′之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出2个即可)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静电感应、验电器、电荷守恒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
如下。

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连接时,问验电器是否带电?

【错解】

因为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空腔导体的外表面,内部无静电荷。所以.导体A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小球连接时,验电器不带电。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静电感应、验电器、电荷守恒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
下。

如图,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错解】以子弹、木块和弹簧为研究对象。因为系统处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所以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又因系统只有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如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0=370,一质量m=10kg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37°=0.6,cos37°=0.8,g=10m/s2)求: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撤去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υ;

(3)从静止开始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重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ungeos37°。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2)撤掉力F后,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物块受力平衡,将做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即物体的速度为2m/s。

(3)总路程为s=vt=7m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大部分
学生选择C项。

题目:如图所示,各用4 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 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 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O N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选择

问题:

(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案例: 概念同化指从已有概念出发,理解并接纳新概念的过程,实质是利用演绎方式理解和掌握概念。由

案例:

概念同化指从已有概念出发,理解并接纳新概念的过程,实质是利用演绎方式理解和掌握概念。由于数学中大多数概念是以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定义的,所以适宜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奇函数,,概念教学为例简要说明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

(1)向学生提供“奇函数”概念的定义

(2)解释定义中的词语、符号、式子所代表的含义

突出概念刻画的是:对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自变量菇,考察χ与-χ对应的函数值f(χ)与f(-χ)之间的关系以f(-χ)=-f(χ)。因此函数的定义域应该关于原点对称,满足这个条件后再考察f(-χ)=-f(χ).

(3)辨别例证,深化概念

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概念例证,例证中以正例为主,但也要包合适"-3的反例,尤其是一些需要考察隐含条件的例子。

(4)概念的运用

提供各种形式来运用概念,达到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体系的建构的目的,可以利用个别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的问题。

问题:(1)请举出反例说明(3)辨别例证,深化概念。(5分)

(2)请举例补充(4)概念的运用。(5分)

(3)请结合案例,总结出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如爆炸类物体、碰撞等,这类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运动非常剧烈。

教师:不是说的这个方面,我指的是它们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运动情况不明确。

学生:哦,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物理学家就给我们引入了动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一下,动量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教师: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物体的作用效果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一起决定的。那么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吗?

学生:一致。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掌握动量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小学与学生签订了《学生权利保障公约》,规定:“教师未经学生许可,不得查阅学生的私人日记,不得拆
看学生的私人信件,每一位教师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学生的名字。”当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宣读公约后,学生们热烈鼓掌。

某地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小学教师否定“小学生有隐私权”,21%的中学教师反对“中学生有隐私权”。她们认为,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如果不熟知自己的学生,不掌握他们的秘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未来管理班级,教师是否可以拆看学生的私人信件?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概念④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反射?学生l: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它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教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学生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这里面,我们把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教师:在反射现象中,光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光路可逆。

教师:好,那么什么叫漫反射?

学生: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教师:嗯,非常好,看来大家把上一节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