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省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

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

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如果

地质学家的这一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未来的石油消耗量加速增长,我

们至少可以再满足 5 个世纪整个世界石油的需求。

为得出上述结论,必须假设下面哪一项成立?()

A.人们有可能在未开发地区发现石油

B.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约一万倍

C.未来的石油消耗量不会迅速增长

D.未开发地区的石油储藏能量和已勘探地区一样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采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有的地质学家认为, 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
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由此可得出结论,全球的石油需求,至少可以在未来五个世纪中得到满足,即便此种需求每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A.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

B.在未来至少五个世纪中,世界人口的增长率不会超过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

C.新技术将使未来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比现在更为可行。

D.地球上未勘探地区中储藏的石油可以被勘测和开采出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B.喜马拉雅山脉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相互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魏格纳时代,其大陆漂移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是()。

A.因为大家都相信地球从内到外全都是由固体岩石组成

B.因为与地球的起源冲突

C.因为大部分地质学家认为地幔是刚性的,否则不可能支撑山脉的重量

D.除了大陆边线吻合外,完全没有证据证明其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短文,完成32~36题。 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其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
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32.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
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根据这段文字回答16~20题。

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短文,完成 32~36 题。 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其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o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人云的山脉。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 )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 )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 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 )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 )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第32题: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地质学家在澳大利亚中部距地表3公里的地下发现了两处直径超过200公里的神秘自然景观,景观所含有的石英砂中有着一簇簇的细线,这些细线大部分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地质学家认为,这些景观很可能是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而石英砂的结构就是造成断裂的证据。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的必要前提?()

A.只有经历高速的陨石撞击,地层中石英砂才会显示出含有平行直线的断裂结构

B.石英砂普遍存在于地球表面,由于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而很少发生变化

C.该景观的直径之大,并不同于其他的陨石坑,很可能不是一次形成的

D.该景观周围的岩石是3亿年到4.2亿年之前形成的,那么撞击也应发生在那一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9-32题: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

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9-32题: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CO2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CO2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CO2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CO2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______。

29.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