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语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

答案
收藏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教学相长”这一提法()”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王褒的《僮约》中“武阳买茶,烹荼尽具”。()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陆羽《僮约》

B.王褒《茶经》

C.陆羽《茶经》

D.王褒《僮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人工智能一词提法最早出现于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981年,《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报告中提出全党带领和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此后'中央的一号文件和其他文件中又出现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是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侧重于()。

A.农村文化振兴

B.农村组织建设

C.农村经济建设

D.农村环境保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个英美科研小组说,我们最古老的祖先与恐龙同一时代,根据该小组的计算,现有灵长目动物(包括人)的最后的共同祖先出现于8150万年前的白垩纪。这一看法打乱了一个已经充满争论的研究领域。根据分子系统发育理论(这一理论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率确定两个物种分化的时间)计算,灵长目动物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间为9000万年前。而以经过鉴定的化石为依据的古生物学者则认为,这个时间大约为5500万年前。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是()。

A.灵长目动物(包括人)的最早的共同祖先出现于8150万年前的白垩纪

B.人类最古老的祖先与恐龙是同一时间出现在地球上的

C.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以有关数字的计算为基础的

D.这一观点使有关灵长目动物的起源的研究充满了争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个英美科研小组说,我们最古老的祖先与恐龙同一时代,根据该小组的计算,现有灵长目动物(包括人)的最后的共同祖先出现于8150万年前的白垩纪。这一看法打乱了一个已经充满争论的研究领域。根据分子系统发育理论(这一理论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率确定两个物种分化的时间)计算,灵长目动物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间为9000万年前。而以经过鉴定的化石为依据的古生物学者则认为,这个时间大约为5500万年前。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是()。

A.灵长目动物(包括人)的最早的共同祖先出现于8150万年前的白垩纪

B.人类最古老的祖先与恐龙是同一时间出现在地球上的

C.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以有关数字的计算为基础的

D.这一观点使有关灵长目动物的起源的研究充满了争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形成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最早采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准则的方式,并将这一传统推行到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

。尽管西周时期“礼不下庶人”,建立礼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强化奴隶社会等级制度,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关系,但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又出现“知识下移”、“礼下庶人”的局面,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也因此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广泛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礼仪制度:

A.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B.是统治阶级树立社会准则的工具

C.产生的时期及进入下层社会的过程 D.由奴隶社会保存到封建社会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