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2m长的20%DNP柱上,苯和环已烷的半峰宽分别为1.8mm和1.2m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85s和175s,记录仪的走纸速度

为600mm·h-1,如果要使两组分的分离度Rs=1.5,色谱柱至少需要加长多少米?

答案
收藏

首先将半峰宽的长度单位换算为时间单位秒(s),求出在2m长DNP柱上的分离度为=1.1,然后根据,L2/L1=()2,计算出当=1.5时的柱长L2为3.7m,故色谱柱需加长1.7m。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2m长的20%DNP柱上,苯和环已烷的半峰宽分别为1.8m…”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既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甲苯

B.苯

C.环已烷

D.环已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2m色谱柱上,用He为载气,在三种流速下测得结果如下表: 甲烷 正十八烷 tR/s

在2m色谱柱上,用He为载气,在三种流速下测得结果如下表:

甲烷

正十八烷

tR/s

tn/s

Wb/cm

18.2

2020.0

223.0

8.0

888.0

99.0

5.0

558.0

68.0

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A.苯与甲苯

B.甲苯与环已烷

C.甲烷与甲苯

D.乙烯与乙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卤烷、醇和烯烃等试剂反应,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苯,这种反应叫做烷基化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一根2m长的色谱柱上,组分A和组分B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85s和175s,峰底宽度分别为1.8mm和1.2mm,记录纸走速为6
00mm·h-1,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水泥信号机柱的埋设深度为柱长的20﹪,但不得大于()。

A.1m

B.1.5m

C.2m

D.2.5m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一根2m长的气相色谱柱上,用He为载气,用甲烷测定死时间,在三种流速下测得结果如下,求算:①三种
流速下的线速度u1,u2及u3;②三种不同线速度下的n及H;③计算Van Deemter方程中A,B,C三个参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环己烷装置的原料为()和氢气。

A.环己烯

B.环二烯

C.甲基环五烷

D.苯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一新铸铁管,直径d=100mm,输水时在100m长的管路上水头损失为2m,水温为20℃,试判别属于何种流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反相液相色谱柱上分离苯和联苯,80%甲醇-20%水作为流动相时两者之间的分离度为1.5,当流动相改为90%甲醇-10%水时,样品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有何变化?此时两者之间能否实现完全分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现有一实验为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阿莫西林片中丙酮和二氯甲烷的残留溶剂量,试回答下述问题:

(1)有一同学在取样的时候,没有严格控制进样量,是否正确,为什么?外标法的优点是什么?

(2)有一同学想改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来进行这两种残留溶剂的定量检测,是否可行?为什么?

(3)照《中国药典》残留溶剂测定法测定。采用6%氰苯基聚硅氧烷和94%的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维持4分钟,再以每分钟30℃的升温速率升至200℃,维持6分钟;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试说明柱温对气相色谱分离有什么影响?程序升温相对恒定柱温有什么优势?

(4)有一同学想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作了如下尝试,试讨论下列每一个条件单独改变时,分析物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峰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设在任何条件下,两种分析物均能完全分离)。

(A)色谱柱柱长减小1/3;

(B)载气流速从1.0ml/min改变到1.2ml/min;

(C)柱温以每分钟20℃的升温速率升至200℃。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