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所蕴含的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与某个国

家的关系,这个国家是()。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所蕴含的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与某个国家的关系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面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教授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后布置的作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教授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后布置的作业:

Now you have two tasks. One is to finish the listening part in workbook. The other is to find an interesting mythology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and share with us tomorrow.

根据作业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该作业布置的合理吗?

(2)布置作业应注意哪些事项?

(3)常见的作业有哪些形式?请结合实例为本课设置新的作业形式(至少一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黔东南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内容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高中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导入。教师:大家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高中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导入。

教师: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吗?

学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教师:那么.你们是否知道2004年奥运会由哪个城市举办的?

学生:希腊的雅典。

教师:雅典奥运会的口号是“欢迎回家”,英文是‘We1come Home’,为什么雅典能向世界说出“欢迎回家”这样的话?

学生:因为雅典是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

教师:说得对。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起源于雅典,是与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文明有密切关系的,雅典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欧洲文明的摇篮。”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古代雅典的高度繁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8分)

(2)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会妨碍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下面是学生所举的例子,错误的是()

A.欧盟的成立及其经济发展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和平共处

B.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

C.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中东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战争冲突不断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以下是某初中教师在教授科普文章“I‘le Wright Brothers”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以下是某初中教师在教授科普文章“I‘le Wright Brothers”时给出的一堂语法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以下是某初中教师在教授科普文章“I‘le Wright Br

(1)请评价该板书设计的优点。(10分)

(2)请指出该板书设计的不足。(10分)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

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

(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
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问题:

(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

(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教师在教授王昌龄的《出塞》时,讲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要求同学们搜索与其运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诗句,下面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仅仅是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动”“做”去真切的发现、感受知识,例如某学校化学老师为学生准备器材,让学生都动手操作,获得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现象。这种做法属于()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