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法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相关的问题。 在干旱中反思中国城市化 2009年初的北方大旱,已经成为年度公众关注的第一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相关的问题。

在干旱中反思中国城市化

2009年初的北方大旱,已经成为年度公众关注的第一个全局性事件,干旱的严重性使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人类在自然灾变面前的乏力,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发展模式的思索。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大旱影响到的不是乡村而是城市,将会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但大旱只是影响到乡村的耕种和生活,城市一切如常,甚至流水潺潺的景观也不受影响地在运转。用于保证农业用水的水库,其功能也变成了保证城市用水。城市集中了人口,也集中了经济力量、话语能力和社会关系,这为城市赢得了“确保”的资格和条件。在吃下城市生活将不会受影响的“定心丸”以后,大旱和抗旱因为有些像是“远方”的事件而多少有了一些戏剧化效果。

这种效果,显示了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对农业文明、乡村文明的胜利。诚然,社会的发展很难让人们都去当田园牧歌的捍卫者,城市化、工业化作为经济模式,必然会取代乡村和农业而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场域;但所有这些都不意味着城市化可以通过吞噬乡村的方式来实现。鉴于资源的有限性,城市以较少的资源使用,以集约、稳定而大量的产出,与乡村实现公道基础上的交换,这大概是理想的城市化道路。尽管再理想的城市化都会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复杂的感受,既陶醉于城市的夜色,又叹惜于牧歌的消失,但是以交换的方式,哪怕交换是不十分公平的交换,也比以吞噬的方式实现城市化人道得多。

我们已经看到,随着工业和贸易的兴盛,世界近代化过程中产生了包括“羊吃人”和殖民扩张在内的痛苦,城市化的输血管道上倒伏着大量的受难者。作为现代化的后发者,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应当探索尽可能减少痛苦的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等表述中,隐含着对“美好城市化”的期待。

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另外的景象。有舆论认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的主因。这还未能道及城市恶性膨胀是何种性质的恶性膨胀,是源于何种力量的恶性膨胀。显然,中国城市并不像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那样,单纯是人口大量集聚产生了贫民窟,那样的恶性膨胀并不足以形成水资源调拨使用的巨大不公平。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表现为权力主导下的造城运动,很容易变成城市对乡村的调拨和征用,有时这种调拔和征用甚至发生在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之间。一个地方首先成为权力的中心,或者权力意图的所在,然后成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等不仅水到渠成,而且似乎顺理成章。与之相应,城市从土地、水、矿产到资金、劳动和包括户籍区隔在内的社会关系,无孔不入地收复了乡村。城市甚至生产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情感方式,使得注意力和同情心都尽量不溢出到乡村地带。

由此,城市成为了一种权力体制,成为一种政治构筑,哪一级权力的驻在地,就是哪一级的征收者。当权力从一个地方换成驻在另一个地方时,各种中心也会毫不费力地转移,商埠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权力在哪里驻扎,哪里就成了繁华之地,近畿和边鄙也依权力的等级而定义。可以说,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几乎都成为了“政治城市”,权力驻在及权力的兴奋点决定了它们各方面的规模、形制和等级。这似乎是一种“人定胜天”,实质上却斫丧了城市和乡村的活力。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点在于,城市生长活力的斫丧得到了征用乡村的补偿,而乡村则是彻底的丧失。

恢复城市作为市的属性,变权力主导的城市化为市场主导的城市化,并且使权力成为城乡交换公平的保证,而不是征用乡村以供养城市、征用各方以供养某一城市的制度,才可能有“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否则中国的城市化不仅难言新型,可能还将蕴含特殊的社会风险。

问题:从城乡社区、城市化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观点。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同答相关的问题。 在干旱中反思中国城市化 20…”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在陆地、高山、平原、天空、江河湖泊和海洋,它们是生物界中的小精灵,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与人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请根据动物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青蛙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

A.两栖动物

B.哺乳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太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太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中国军民自1937年起牵制和吸引了包括关东军在内的约180万以上的日军。停战时,日本在中国大陆仍驻有110万左右的军队,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274万人(不包括关东军)的1/2弱。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数之首。日本用于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他首先把课本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他首先把课本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接着宣布考试成绩,然后开始讲授新课。很快,他便发现学生难以集中注意。

(1)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造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

(2)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提出四条集中学生注意的有效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材料二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材料三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材料二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材料三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看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服务人民为荣”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张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看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服务人民为荣”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张思德、雷锋等模范形象,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材料二: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320个集体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教育者要想艺术鉴赏的这种规律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需注意充分揣摩作品内涵,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导,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

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0=370,一质量m=10kg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37°=0.6,cos37°=0.8,g=10m/s2)求: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撤去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υ;

(3)从静止开始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重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ungeos37°。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2)撤掉力F后,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物块受力平衡,将做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阅读案

即物体的速度为2m/s。

(3)总路程为s=vt=7m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用了5s。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的速度是15m/s。求汽车行驶的加速度。

解:在经过电线杆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υ.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阅读案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某纱厂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3元购买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以10元购买棉花、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某纱厂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3元购买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以10元购买棉花、纱锭等生产资料。工人用6小时的具体劳动把棉花、纱锭的价值10元转移到棉纱上;同时,这6小时还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3元的价值凝结在棉纱中。这样,所生产的棉纱的价值就是13元。

材料2:上述纱厂资本家将工人劳动时间由6小时延长到12小时。这样,工人12小时的劳动需要消耗的棉花、纱锭等也要相应地增加一倍,由10元增加到20元,工人经过了12小时的劳动把20元棉花、纱锭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上。该纱厂资本家在生产中预付了13元,在出卖商品之后同样收回13元。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