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手中的钢丝内能增加。

(学生边想边试,一边实验,一边讨论)

教师:大家把自己想的办法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学生甲:可以折、敲打。

学生乙:进行摩擦、火烤。

学生丁:可以晒,用开水烫,用钢锯锯。

(老师把学生想的办法简要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故意把“摩擦…‘折…‘敲打”等写在一起,把“烤”“烫”等写在一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很多办法,把这些方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

学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等属于做功,“烤”“烫”等属于热传递。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15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教师:今天我们来…”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重力势能的一节中关于物体沿不同路径下落时重力做的功的实验示意图。 (1)重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重力势能的一节中关于物体沿不同路径下落时重力做的功的实验示意图。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重力势能的一节中关于物体沿不同路径下落时重力做的功的实验示意图。 (1)重下面是

(1)重力势能这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2)基于以上实验,设计一个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面为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请列举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

下面为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下面为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请列举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下面

(1)请列举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力的合成。

(2)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设计一个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如图3.4—2甲.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

如图3.4—2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的长度为GE。

在图乙中.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l、F,橡皮条伸长,小圆环处于0点。这时它受到橡皮条对它向上的拉力F0。撤去F、F,改用一个力F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D点(图丙)。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如图3.4—2甲.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撤去Fl、F2,改用一个力F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0点”的实验

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将一端封闭、长约l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橡皮胶塞塞紧(图5.1-9甲)。

将玻璃管倒置(图乙),蜡块R沿玻璃管上升。如果在玻璃管旁边竖立一个米尺,可以看到,除了开始的一小段外.蜡块上升的速度大致不变.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图丙)。以黑板为参照物观察蜡块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阅读

任务:

(1)此实验在本节课中的作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内容节选。 物体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内容节选。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日常生活中,电风扇工作时叶片上的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上的点、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动员等,都在做圆周运动。科学研究中,大到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小到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也常用圆周运动的规律来讨论。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内容节选。 物体根据

思考与讨论: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转动部分,如果以自行车车架为参考系,行驶时,这三个轮子上各点在做圆周运动。那么,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也许它们运动得一样快?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内容节选。 物体根据

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例如物体沿圆弧由M向N运动,某时刻t经过A点。为了描述物体经过A点附近时运动的快慢.可以从此时刻开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4节“圆周运动”内容节选。 物体根据

材料二学生之前学习了曲线运动和平抛运动,对曲线运动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材料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几个?(至少选4个)

(2)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胡克定律”的内容标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胡克定律”的内容标准为:“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为“胡克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当弹簧测力计挂钩下面没有砝码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指针指向零刻度。实验中,分别在挂钩下面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同时测出指针向下移动的距离。整套装置垂直地面,保证砝码受弹力方向和重力方向平行。

以形变量x为横坐标,重力mg为纵坐标,把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到坐标系上,然后连接这些分散的点,使大多数点落在直线上。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物体受合外力静止的条件以及知道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1)简述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理想弹簧形变量与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面是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

下面是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

学生:是,都感觉到疼。

教师:是这样的,在这里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大家看一

下课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甲: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生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很相似。

教师:这两者说的不是一回事,甲同学所说的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并会解释一些现象。

学生:嗯。

教师:那我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保持稳定,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怎样呢?

学生:相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大小相等。

学生丙:我觉得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

教师: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你好好分析一下就知道为什么相等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牛顿第三定律。(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光的干涉”一节中杨R,xt缝q-涉的实验。

如图l3.3—2,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l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种波.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

13.3—2杨氏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相关知识。

任务:(1)光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光的干涉”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实验。

在第2节图4.2—2的实验中,我们通过磁铁跟闭合导体回路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条形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闭合线圈时,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抽出时,线圈内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阅读下

现在重复这个实验,不过这次不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而是用草图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以便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议在纸上画出几个类似图4.3一l的草图,分别标出不同情况下磁铁的N、S极,磁铁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事先要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及电流方向、指针摆动的方向与电流表的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图4.3—2所示。条形磁铁圈内的运动,无非是N极或S极插入.N极或S极抽出这四种情况,因此,可以认为他的记录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阅读下

图4.3-2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

任务:

(1)说明教材中“丁图设置条形磁铁S极抽出”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反射?学生l: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它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教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学生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这里面,我们把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教师:在反射现象中,光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光路可逆。

教师:好,那么什么叫漫反射?

学生: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教师:嗯,非常好,看来大家把上一节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