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司法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下面关于春秋决狱理解错误的是

A.这段话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B.《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C.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可以直接取代汉律来审案

D.以《春秋》来断案,往往也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说”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我国汉汉代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倡以《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作为司法审判的指导思想,即从经书中找出所谓的“微言大义”作为判断罪之有无、罪之轻重的依据——这被称作“春秋决狱”。()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春秋繁露·阴阳义》中说道:“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是下列哪位?()

A.程颢

B.王阳明

C.董仲舒

D.张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董仲舒现存的主要著作是()

A.《春秋》

B.《易》

C.《春秋繁露》

D.《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董仲舒现存的主要著作是

A.《公羊春秋》

B.《春秋繁露》

C.《春秋》

D.《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春秋决狱。是指在汉代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典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以下符合春秋决狱的是:

A.张汤在审理某个杀人案时,以《道德经》为依据判处犯人无罪

B.赵禹在审理盗窃案时,为加强刑罚威慑力,没有引用汉律,而直接用《孟子》中某语作断案依据

C.董仲舒在审理子杀父未遂案时,因汉律未规定未遂一项,他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

D.郅都运用《中庸》中的理论来治理雁门邑,获得极大成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从董仲舒开始,就不断有人以()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来“决狱”,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A.春秋

B.孟子

C.周易

D.尚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春秋决狱,是指在汉代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以下符合该定义的是()。

A.张汤在审理某个杀人案时,以《道德经》为依据判犯人无罪

B.赵禹在审理盗窃案时,为加强刑罚威慑力,没有引用汉律,而直接用《孟子》中的某语作为断案依据

C.董仲舒在审理子杀父未遂案时,因汉律没有规定未遂一项,他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

D.郅都运用《中庸》中的理论来治理雁门邑,获得极大成功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表达董仲舒什么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西汉初年,有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争斗,乙用棍棒打甲,甲之子丙慌忙投掷石块攻击乙,却误伤其父。有人
认为丙以石头击打其父,属于儿子殴打父亲的情况,应当斩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汉朝时为了适应武帝以后法律儒家化的需要,在审判制度中首创了“春秋决狱”的是()。A.董仲舒B.桑弘

汉朝时为了适应武帝以后法律儒家化的需要,在审判制度中首创了“春秋决狱”的是()。

A.董仲舒

B.桑弘羊

C.萧何

D.赵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