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增加养老教育和健康等支出体现了财政的()。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

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增加养老教育和健康等支出体现了财政的()。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宏观调控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增加养老教育和健康等支出体现了财政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退休费、医疗费、福利费的支出自然呈上升趋势,客观上要求有坚强的经济后盾
,而目前全省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经济水平滞后大大削弱了社会对老龄人口的承受能力。因此,家庭养老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养老在保证老年人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老年人口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发展

B.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

C.人口老龄化,造成经济水平滞后

D.增强社会对老龄人口承受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

B.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

C.数字鸿沟亟待弥合

D.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

E.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还需拓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适度规模是一个相对的静态概念,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使投入诸种生产要素节约利用,以取得合适的农业经营规模。()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最近十年,地震、火山爆发和异常天气对人类造成的灾害比数十年前明显增多,这说明,地球正变得对人类
越来越充满敌意和危险。这是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代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 经济发展使人类有可能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险。

B. 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C. 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远低于战争、恐怖主义等为人灾难。

D.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人口膨胀和相对贫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未来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推进速度过快,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问
题。“十三五”期间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当:

A.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养老市场劳动力供给

B.全面建成以养老机构为基础、居家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C.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减少养老服务需求

D.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规范养老机构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A.小学B

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谈谈你对教育负担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如前所述,1973年以后,相对较慢的生产率增长和相对比较强劲的劳动力供给增长可以解释:(1)实际工资增长放缓;(

如前所述,1973年以后,相对较慢的生产率增长和相对比较强劲的劳动力供给增长可以解释:(1)实际工资增长放缓;(2)1973年以后就业迅速增加。请你画两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图,从图上把这些表示出来,一张对应1960—1972年,另一张对应1973—2000年(2001年衰退开始之前的那段时间)。假设1960—1972年,生产率增长很快,但是劳动力供给增长比较适中,我们将会看到实际工资迅速增长,但是就业增长适中。现在同样分析1973—2000年,假设生产率增长比较慢,但是劳动力供给增长得比1960—1972年快,你将如何预测1973—2000年相对于前段时期的实际工资和就业量发展趋势?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材料]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
,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穷,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出于解释上的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简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简称为“南方”。他认为,由于北方即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即后进地区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北方的增长对南方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北方强者越来越强,南方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赫希曼称之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战胜极化效应。从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本身将会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而且,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促使政府将更积极地加强北方对南方的涓滴效应。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南方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获得动力,同时,南方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北方与南方可以获得双赢的现代化成果。

66、关于极化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会进一步引起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B.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C.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均

D.一旦发生将严重制约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67、根据文章内容,“涓滴效应”的出现主要依赖

A.政府资金的支持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市场的优胜劣汰

D.国家的财政政策

68、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其所说的“南方地区”的经济恶化归因于

A.劳动力流失

B.劳动岗位缺乏

C.工资收入水平低

D.社会保障水平低

69、第3段意在说明

A.涓滴效应的发展阶段

B.极化效应的不利影响

C.涓滴效应的实现过程

D.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的异同

70、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致力于解释

A.经济发展平衡化的过程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C.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D.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的动力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