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这体现了教学策略的()。

A.综合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可操作性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内容标准为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某版本物理教材“杠杆”一节中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如图l2.1—2,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1.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钩码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端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

2.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厶和阻力臂12;把l2、f2、ll、Z2的数值填入表格中。

改变动力Fl和动力臂Zl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22,再做几次实验。

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

任务:

(1)简述杠杆的定义,并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0分)

(2)若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新授课上,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一、复习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

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新授课上,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教学片段运用什么导入方法?并简述这种导入方法的优点。(7分)

(2)简述本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5分)

(3)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5分)

(4)为了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请设计相应例题和习题各一个,并写明解题思路。(13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欣赏教学

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

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

3.师总结。

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

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7.组织学生表演。

四、总结

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

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

3.课堂小结。

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

五、小结与作业

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

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

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方案和()。

A.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B.教学过程实施计划

C.教学过程实施方案目标

D.教学过程实施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了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自主学习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了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自主学习课题,检验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以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拓展学习为例,课题:从鞍钢、宝钢、首钢谈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鞍钢、宝钢、首钢的区位图及北京城市规划局部图。

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进行差异目标设计)、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自学提纲。学习目标:①查阅三大钢铁工业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状况;②查阅教师展示的图片,运用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出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当今工业的布局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③分析首钢目前位置和搬迁后位置有什么不同?新首钢迁址曹妃句,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打开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包括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学习方法。

提交给教师,然后进行资料搜集和解决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提供讨论板,由教师设置论坛,学生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见解和疑难上传至论坛,将各自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内走动指导答疑,或在网上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

给出要求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在网上及时批改。

教师回到讲台,请学生代表将学习目标一一解答,然后将本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作小结,对有争议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最后教师适当补充,得出全面结论。

问题:

(1)分析材料中教师使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该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进行评价。(10分)

(2)简述此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程序。(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初中“变量与函数”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

初中“变量与函数”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内容,其难点是什么?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对命题真假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为高中进一步对命题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教学目
标主要有:

①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②会判别一个命题的真假。③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含义。④通过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针对上述内容,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该课题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并根据该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0分)

(2)设计三种题型以上命题和定义课堂练习题,并进行简要总结。(10分)

(3)设计一个教学过程。(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焦耳定律”一节,关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l8.4-2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较大。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两段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如图18.4-3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欧姆定律等内容。任务:

(1)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