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历史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

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原载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2 有人把洋务运动看做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认为如果按洋务运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中国早就现代化了”。这个看法显然是难以成立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经充分肯定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荜路开山”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严肃地指出。洋务运动是“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所谓“根本不净”,是指这个运动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一切举措以不触动封建统治秩序为最高准则。但这个时候,封建统治已十分窳败。极端腐朽,早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洋务运动尽管“经划屡年”,最终只能“一无所成”。维新派毫不含糊地指出,洋务运动是一场并未能使国家民族臻于独立富强的失败了的历史活动。维新派对洋务运动的评判,在李鸿章自己的讲话中得到了印证。李鸿章等人办工厂、筑铁路、建海军,等等,无非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破屋子”“东补西贴”地裱糊一番。当然,修葺裱糊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要靠这种办法使“破屋子”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显然是缘木求鱼。看来,不论是旁观的粱启超还是当事的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比今天的有些研究者似乎还要客观和实事求是一些。 ——李文海:《“老屋子”的比喻与中国前途命运》,《光明日报》2005年5月24日 材料3 概言之,清末改革派倡言“中体西用”,较之昔时的文化自闭是一大突破,其实效则是机器工业、近代文教、近代官制、军制的引入,中国获得宝贵的文化新质,然而,由于政治制度和观念领域深层变革的滞后,“中体西用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体用两橛”境地,谭嗣同(1865—1898)将其批评为“不审”,并力陈“道之不离乎器”,“器既变,道安得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兼通中西的严复(1854—1921)则评述: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8页)认为中学与西学各有体用,中体与西用的勉强拼接,实为牛体马用,无法成功。严复考析洋务运动实践,批评其“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无以救中国。 ——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勿陷虚骄与自卑两极病态》,《光明日报》2012年1月16日 请回答: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数
学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数学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一次,老师骂我是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傻子。于是,我发誓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升上去。之后,我加倍努力、虚心好问,在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拿到了一个好成绩。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透过这份材料,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请结合材料,谈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红红是个4岁的幼儿,她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她会边搭边说:“这块放哪里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红是个4岁的幼儿,她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她会边搭边说:“这块放哪里呢……”搭完后,她会兴奋地说:“不要动,我下命令,你就去打仗。”

问题:结合幼儿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进行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教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教师高兴地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应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某市A区公民李某在B区开办了一家公司,因违法经营,B区商局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并处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李某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市工商局作出了维持停产停业、变更罚款为1万元的复议决定。李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行政赔偿。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应将()作为被告。

A.市工商局

B.A区工商局

C.B区工商局

D.A和C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全班有59名学生,男生仅占全班人数的1/3。按理说,这样一个班级,管理起来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班有59名学生,男生仅占全班人数的1/3。按理说,这样一个班级,管理起来应该不难,但情况偏偏相反。我发现,虽然我班男生人数较少,但各个都很调皮,有十几个男生是班级的活跃分子,而且经常凑到一起打架。

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材料1 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
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1 920年9月,他发表《谈政治》一文,指出由少数资本家所把持的共和政治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乃不可逃的运命”,公开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表明,他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了。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冬,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蔡和森在1920年1月到法国后,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书籍,供自己和他人阅读,成了中国留法学生中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说,自己到欧洲以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到1921年秋,终于“定妥了我的目标”,即共产主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五四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材料1 2010年9月7日,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
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下午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材料2 以“保护我钓鱼岛”为主题的游行活动在2010年10月中旬陆续于上海、成都、西安、郑州、洛阳等地举行,成都、西安、郑州、洛阳等地16日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各地反日游行的口号为“打倒小日本,保护我钓鱼岛”等。示威由大学生发起,多为80后和90后大学生青年,沿途不断有人跟随加入游行队伍,大家情绪激昂,手持国旗,一部分人手举“坚决不要新干线”,“团结起来抵制日货”,“打倒日本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标语。但是很多人在游行的过程中乱砸乱抢,致使交通瘫痪,日本汽车、日本牌子的店铺无一幸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针对材料1和材料2评价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人们的游行。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如何爱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

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关于数字8的教学片段: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请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列宁:“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
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它也就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摘自《列宁选集》第3卷 材料2 马克思:“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见未来,而只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材料3 马克思:“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材料4 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材料5 列宁:“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灭亡的具体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摘自《列宁选集》第3卷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