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历史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材料1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材料2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树立“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他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地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制定正确的路线与政策的?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材料1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主的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着统治地位,最终大革命走向失败。判断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大革命”彻底失败。其最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放弃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B.共产党当时的人数太少

C.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蒋汪反动派

D.没有发动工农群众参加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A.决定举行秋收起义

B.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的总方针。

A.建立革命根据地

B.城市革命相结合

C.农民革命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

A.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B.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

C.反革命力量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D.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中共缺乏实践经验

C.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D.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王明的“左”倾错误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遵义会议的意义包括()。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这是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才能()。

A.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B.解决中国革命以农村工作为中心的问题

C.同那种怀疑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右倾悲观思想划清界限

D.同那种认为可以无条件地在农村发动武装暴动的“左”倾盲动错误划清界限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