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水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水平恒定推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小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水案例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它们的方向怎么判断?

学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和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教师:对,大家判断一下这个题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1:我认为摩擦力方向向上,因为物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学生2:不对,我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物块有向上滑动的趋势。

教师:你们说的都不对,这个题没那么简单,大家再想想。

学生:我们应该先对物块受力分析。

教师:对,可以先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学生:恩。

问题:

(1)简要评述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2)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案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 s内将240 N的物体匀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 s内将240 N的物体匀速提升2 lll,已知工人的拉力为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

(2)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300 N的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案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 s内将240 N的物体

问题:

(1)指出该学生解题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并解答该问题。(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案例: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8=6.3v,内电阻r=0.5Ω,固定电

案例: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8=6.3v,内电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

案例: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8=6.3v,内电阻r=0.5Ω

案例: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8=6.3v,内电阻r=0.5Ω

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案例: 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

案例:

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概念,请大家说一下它的定义。

学生:功率就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

教师:对.今天我们推导阻值为R的电阻的功率。

教师:功率的公式为P=W/t,通过焦耳定律,推出了纯电阻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 .对这三个公式,教师分别讲解。指出哪个是定义式,哪个是计算式。

学生1:老师.功率怎么和电阻成正比。又和电阻成反比呢?

教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电流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正比;电压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反比。学生2:老师.那我们用的交流电,好像电流和电压都是变化的,怎么计算电功率啊?

教师:我们只考虑电流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你们把这几个公式用好就可以了。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及表达式。(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

材料一

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也。”

材料二

孙中山曾说:“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

材料三

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2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12月20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

②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1)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的材料有何评价?(8分)

(2)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讲授“功的表达式”的教学片段。 师: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生:一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讲授“功的表达式”的教学片段。

师: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生: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在高中,我们把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生:恩,为什么要引入位移这个概念呢?

师:这很简单,位移有方向性,就有了正功和负功之分。现在我们来看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讲授“功的表达式”的教学片段。 师: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生:一案

生:根据功的定义,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师:问题二: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理角呢?同学们要注意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可以分解。

案例: 下面是某位老师讲授“功的表达式”的教学片段。 师: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生:一案

生:把力分解成和位移方向相同的一个分量,就可以用定义求了,做的功是W:Fscosa。

师: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功的表达式W=Fscosa,就是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2)针对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让学生掌握功的表达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面是某位教师的教学反思片段。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地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教师先从分析《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如在讲写作中的人物描写时,引入《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叉长……”指明具体的动作,肖像等描写就会让文章生动。对教师教学的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B.教师从教学入手,抓住了关键

C.教师的做法不适合大力提倡

D.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地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

A.教师将合作学习单纯看成是讲授的补充

B.教师的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到个体责任

C.教师让学生自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D.教师提供的任务并不适合合作完成

E.教师对任务和过程缺乏清晰的设计,学生不清楚合作的目标与规则

F.教师安排分组G、教师让学生为同伴讲解清楚每一道习题H、教师让学生承担一部分资源搜集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下列案例中由老师来讲解的是()

A.图文案例

B.多媒体案例

C.口述案例

D.个体案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 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 m的成绩获

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 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 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 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A.700 J

B.7000 J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W=Fs,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W=500N×l4m=7000 J。

所以答案为B选项。

(1)指出该题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思路。(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后,将解题的基本方法讲解给学生,之后又出了一道相类似题型的题目作为作业,学生利用老师讲解的方法成功解题。对此,体现了学习迁移中的()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性迁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