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经济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案例名称:中国资本外逃现象解析 案例适用:资本流失 案例内容: 有人估计1997至1999年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达1

案例名称:中国资本外逃现象解析

案例适用:资本流失

案例内容:

有人估计1997至1999年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达1000亿美元,但权威分析则认为是530亿美元。对于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社会上一直有议论,对资本外逃的规模也有不同的测算结果。目前我国实际存在的资本外逃方式多种多样,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以“价格转移”等方式通过进出口渠道进行资本外逃。“价格转移”是各国不法企业常用的转移资金和利润的方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高报进口骗汇,低报出口逃汇,一直是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同时,以出口不收汇,进口不到货,通过假造贸易单证骗汇,或将外汇截留境外等违法行为,也是我国资本外逃的重要方式。199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展的外汇大检查中,发现骗汇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据分析,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已经外逃。

(二)虚报外商直接投资形成事实上的外逃。较为典型的做法是:中、外方合谋,以高报外方实物投资价值或中方替外方垫付投资资金的方式,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向境外转移境内资产或权益。同时,由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为外商投资企业虚假验资,产生外商直接投资高报。这些虚增投资最终都会以利润汇回或清盘形式要求换汇汇出,从而形成迂回的资本外逃。

(三)通过“地下钱庄”和“手机银行”等境内外串通交割方式进行非法资本转移。所谓“地下钱庄”的做法是,换汇人在境内将人民币交给地下钱庄,地下钱庄则将外汇打入换汇人所指定的境外账户。日前,有关部门查获的两个地下钱庄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非法交易,涉嫌金额都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所谓“手机银行”,就是专做外汇非法交易的掮客,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只须打个电话,就可以做成一笔汇兑生意,境内是人民币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境外是外币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在我国沿海的个别地区,这些人几乎成为半公开的经纪人,并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此外,还有一些境内企业与业务伙伴等较熟识的境外企业进行所谓的“货币互换”,境内企业直接在境内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进行各种支付,境外企业在境外以约定的汇率折成外币偿还。

(四)金融机构和外汇管理部门内部违法违规操作形成的资本外逃。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汇管理部门在办理结售付汇业务或有关审批手续时,可能放宽真实性审核标准,为客户违规划汇资金,或者内部个别工作人员与不法分子串通,为资本非法转移提供方便。同时,金融机构也存在违法违规资金划拨的可能。一些金融机构无单证或单证不全售汇,乱放外汇贷款,滥开信用证等,也造成了国家资产和外汇损失。

(五)通过直接携带的方式进行资本外逃。目前,我国允许境内居民个人携带2000美元外币(超过的需要银行或外汇局开具外汇携带证),或6000元人民币现钞出境,用于境外经常项目支付。但是,如果当事人使用这笔资金购买证券或转存银行,那就成为资本项目支出。对于那些频繁出入境地人员来说,多次合法携带的资金就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数目。买际操作中,违规超限额携钞出境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另外,旅行支票和外币信用卡理应用作境外个人消费,但也可能转成资本,形成资本外逃。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案例名称:中国资本外逃现象解析 案例适用:资本流失 案例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案例名称:粮食价格上升是否通货膨胀? 案例适用:通货膨胀 案例内容: 2003年10月以后,我国CPI上升的一个突

案例名称:粮食价格上升是否通货膨胀?

案例适用:通货膨胀

案例内容:

2003年10月以后,我国CPI上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食品价格上涨快速。2004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夏收因自然灾害、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继续发生严重歉收,由此,在1999年以后连续4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歉收的背景下,这些农产品的市场格局转向供不应求,引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在持续7年左右(始自1997年)的下落后转向恢复性回升。由于夏收为每年8月,所以,此轮物价上升始于2003年10月。人们习惯性把这种农产品价格恢复性回升引致的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视为“通货膨胀”。

自1997年起,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落,以致于到2003年8月夏收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不足1997年价格下落前的2/3。在7年左右时间内,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绝大多数农业产区严重发生了“增产不增收”、“歉收更亏损”的现象(这是引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农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价值。按有关方面计算,以2003年8月夏收前的价格为基准,粮食价格在提高了50%以后,方才恢复到(或接近)1997年的水平,产粮区农民的净收入才可能由负转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案例名称:从巴菲特的寓言故事看货币的本质 案例适用:货币 案例内容: 美国的投资大师华仑·巴菲特先生曾经

案例名称:从巴菲特的寓言故事看货币的本质

案例适用:货币

案例内容:

美国的投资大师华仑·巴菲特先生曾经说过,美国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的净资产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外转移,因此,他说自己并不看好美元。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编造了一则寓言故事:勤俭岛上的居民辛勤耕作,每天生产出很多食物。这些食物除了满足本岛居民的需要外,还出口到挥霍岛。挥霍岛上的居民不喜欢工作,于是便以本岛的债券作为交换,从勤俭岛进口食物。勤俭岛上的居民日复一日地换取挥霍岛上的债券,并且用这些债券购买挥霍岛的土地,最终他们完全拥有了挥霍岛。巴菲特认为,现在美国的处境类似于挥霍岛,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少贸易逆差,未来美国必将陷入困境。

巴菲特是过来人,他见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疯狂大收购。因此,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但是,巴菲特可能错了。因为,美国出口的是一张一张的美元货币,换来的却是真金白银和美国极需要的食物。一些学者认为,巴菲特的寓言在跨国投资的年代并不可靠。假如挥霍岛上的居民将自己的投资搬到勤俭岛上,进行跨国经营,那么,勤俭岛上的居民要想购买挥霍岛的土地,必须获得越来越高的收益,否则无法完全支配挥霍岛的土地财产。换句话说,挥霍岛上的财产因为公司的跨国投资而不断增殖,勤俭岛上的居民只不过是勤奋地为别人打工而已。这种现象,也被某些经济学者概括为后发劣势。

巴菲特的寓言其实涉及到了货币的本质问题。在巴菲特看来,货物出口的一方获得进口方的货币之后,唯一的用处似乎就是用来购买进口方的债券。购买债券越多,对进口国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货币不仅仅是一种国家债券,它还是一种特殊的国家税。正像巴菲特所言,一旦美元贬值,勤俭岛上的居民赚取的货币就会大大缩水。美国人其实就是在向勤俭岛的居民无偿的征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案例名称:为何物价指数与日常生活感受有较大出入? 案例适用:物价指数 案例内容: 在广州原东山区,很多市

案例名称:为何物价指数与日常生活感受有较大出入?

案例适用:物价指数

案例内容:

在广州原东山区,很多市民都喜欢跑到东川肉菜市场买菜,因为那里干净、菜靓,只是稍微贵了一点,但海珠区前进路那边的市民则喜欢到附近的万松园市场,因为那里不但品种丰富,而且价格相对便宜;而每逢节假日,北京路的广百或新大新都特别火爆,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去那里,因为那里就是商品质量的保证,因而他们多少也会买一点回去,但更多的消费者会定期到好又多、百佳、家乐福等超市采购生活消费品,因为这些大型连锁超市经营成本低,物美价廉。

人们经常去的这些消费购物场所,其实早就成了政府统计部门定期上门采集商品价格的物价调查点。在选择物价调查点时,通常以大中型商店、超市或企业为主,并兼顾分散在各居民生活小区的小型商店,从而保证所采集的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目前,广东物价调查工作已遍布全省21个地级市,粗略计算包括110多个肉菜市场、1100多个商场超市和1200多个服务网点,保证了所采集的商品价格具有足够代表性。目前,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用途分为8大类,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总共263个基本分类,各省各市执行统一的分类标准。

从统计数据上看,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市场物价持续了自2003年以来的上涨势头,全年累计上涨2.3%,高出全国0.5个百分点,但较2004年回落了0.7个百分点。这里,“物价指数上涨2.3%”这个相对数就明显就低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心理预期,于是认为物价指数没有反映实际的涨价情况,“大失所望”,甚至容易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但抽样调查数据同时还显示,去年广东全省食品价格指数上涨4.7%,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汽油和柴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5.5%和14.4%,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和蜂窝煤等燃料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5.5%、13.1%和20.0%,居民用水价格指数上涨6.3%。这些属于基本分类的物价指数无疑正确反映了去年百姓感受深刻的肉禽菜等食品涨价、广东出现“油荒”油价接连上涨、瓶装液化石油气突破百元大关等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我国某大学留学生甲(M国人)与另一名留学生乙(N国人),在食堂用餐时由于人多拥挤发生争执,继而发生打斗事件,甲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朝乙的腹部刺了一刀,乙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对于这一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根据属人管辖原则,适用M国刑法或者N国刑法

B. 应根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

C. 应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

D. 应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国家图书馆中,检索王晓红老师发表的,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请按照时间顺序列出检索到的图书信息,书写格式为:“序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例如:“(1)视听新传播:赋能与进阶:中国网络视频年度案例研究6(2020),王晓红周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案例名称:凯恩斯的香蕉种植园 案例适用:利率 案例内容: 一个仅生产香蕉的社会要想储蓄更多,会发生什么情

案例名称:凯恩斯的香蕉种植园

案例适用:利率

案例内容:

一个仅生产香蕉的社会要想储蓄更多,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香蕉的产量不变,但人们花费在香蕉上的钱却越来越少。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工人失业,收入也减少,香蕉的销售量也在减少。实际上,整个社会的人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你能解决凯恩斯的这个两难问题吗?

在1930年出版的一篇关于货币的论文中,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提出:如果只进行储蓄而不投资是毫无意义的。凯恩斯指出,在当今社会存款是有别于投资的。存款是抵制消费的消极行为,而投资则能启动或是保持某种商品的生产。所以说,储蓄和投资是可以分开进行的,它们构成了整个经济周期的循环过程。

凯恩斯运用了一个香蕉园的案例来证明他的观点。他假设社会投入全部力量来生产香蕉,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社会成员就会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去。同样数量的香蕉生产出来了,但是最终较低的需求使得香蕉的价格下跌了。所有的作物都卖出去了,惟有香蕉生产商遭受损失。产品的成本保持不变,但是总税收收入却下降了。种植园主们因此不得不降低佣金或解雇工人,而这其中任何一种措施都有可能导致公众消费水平的下降。反过来,由于失业的增加使消费者购买香蕉的数量越来越少。这种恶性循环会持续下去,直到再也生产不出香蕉,全社会的人都被饿死了。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停止节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案例1:2000年之后,银行利率持续走低,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出现了“负利率”的现象,客户在保障传统需求之外,渴望获得具有一定增值特性的产品。在此形势下,A公司将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引进中国,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于是B公司也模仿并开发这类产品。1.案例1中影响人身保险产品开发策略的主要因素是()。

A.公司自身情况

B.目标市场

C.供应商因素

D.竞争对手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案例1:2000年之后,银行利率持续走低,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出现了“负利率”的现象,客户在保障传统需求之外,渴望获得具有一定增值特性的产品。在此形势下,A公司将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引进中国,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于是B公司也模仿并开发这类产品。3.案例1产品开发策略的类型属于()。

A.创新型开发

B.更新型开发

C.引进型开发

D.改进型开发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案例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的学习方法。它是通过学员对案例的分析而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的方式来达到培训效果的。

A.解析式

B.归纳式

C.引导式

D.注入式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