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省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37—40问题: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语也不例外。比如在汉语中,“生意”一词就至少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生机”、“生命的活力”,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都可以说是生意盎然的象征。另一种是指“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沿街叫卖、炒股放债、长途贩运, 也都叫做“生意”。这两种“生意”其“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迥然有异。文人们历来看重的显然是前一种“生意”。明代学者张岱说,弹琴拨阮,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赋诗,凡诸百项, 皆借此一口“生鲜之气”,得此生意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意者,终成渣秽。清代学者王夫之也认为,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生意,便自有灵通之句。由此看来,要使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藤常绿,就缺少不了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体外的生意。商人看重的则是后一种“生意”,即以物生物。做生意就像饲养母鸡一样,抛出的是麸糠,获致的是鸡蛋甚至金蛋。对于人类现实存在着的社会生活而言,这两种“生意”,自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目前的行情看,后一种“生意”正酿成热门,甚至连“文人下海”也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这就不免令人有些担心,因为随着“文学艺术商品化”,的吁声越来越高,两种生意就可能渐渐地只剩下一种生意了。从字源学考证,“意”者,“心音”也。生意,生意,生到最后,如果只能生出一堆硬邦邦的金币和实打实的物质来,那么生意还能成其为生意吗?37.文章第一段中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指的意思是:

A.词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B.词的外在的意思和内在的意思。

C.表面内容和实际内容。

D.词的书写形式和实质意义。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文,并回答37—40问题: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文,回答第 33~37 题。 第 33 题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第 33~37 题。

阅读下文,回答第 33~37 题。 第 33 题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文,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第 33~37 题。 第 33 题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文,回答

第 33 题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第 33~37 题。 第 33 题 对“全能生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文,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图纸(单位mm),并回答下列问题。图示钢筋比例为1:40。()
阅读下列图纸(单位mm),并回答下列问题。图示钢筋比例为1:40。()

阅读下列图纸(单位mm),并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图纸(单位mm),并回答下列问题。图示钢筋比例为1:40。()阅读下列图纸(单位mm),并回

图示钢筋比例为1:40。()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文。回答 37~41 题。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

阅读下文。回答 37~41 题。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第 37 题 文中有两组画横线的“该细胞”和“该病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有()。

A.春节

B.元旦节

C.元宵节

D.清明节

E.儿童节

F.端午节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3中。最经常被用来与讲授法相对照并分别加以褒贬的便是发现法(合探究法),而且基本处于价值判断的两极。不过还是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看待。

(摘自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问题

(1)举例说明某化学知识教学时,讲授法比发现法更合理。

(2)我们今天对待讲授法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当中,最经常被用来与讲授法相对照并分别加以褒贬的便是发现法(含探究法),而且基本处于价值判断的两极。不过还是有学者提出来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看待。

(摘自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问题:

(1)举例说明某化学知识教学时,讲授法比发现法更合理。

(2)我们今天对待讲授法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第111题:

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第111题: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第111题: 请

第111题:

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第111题:六、阅读下文,回答111-115题。第111题: 请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第91题:

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第91题: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第91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

第91题:

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第91题:二、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第91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文,回答第 36~39 题。 第 36 题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第 36~39 题。

阅读下文,回答第 36~39 题。 第 36 题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

阅读下文,回答第 36~39 题。 第 36 题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

第 36 题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第 36~39 题。 第 36 题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文,回答37~40题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者说是37亿年至45亿年前),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在的不同,正是由于紫外线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咸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37.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

A.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中心部位

B.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

C.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D.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