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省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 ]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问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①】的使用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科学精神是求真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科学精神是求真、创造、批判和坚持的精神,[a]便具有深刻的人文[b]。

百年来,中国急切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在经济建设中“技术至上”的倾向日益强化。重“用”轻“体”,科学日益丧失形而上的“道”的地位而走向形而下的“器”。我不赞同[c]时下[d]中国[e]社会的[f]“科学主义”的批评,中国的科学基础总体上还很薄弱,不能不加分析地将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引进中国;但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技术至上”的强化、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也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这种相通并非仅仅工具手段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体”的沟通,“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存在,人的关怀。中国社会正努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实现,更要在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人生取向等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中国社会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更要追求现代性。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互动,将为这种转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a][b]处恰当的措辞是()。

A.自身 意义

B.自身 意味

C.本身 意味

D.本身 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睡眠是大脑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抑制状态。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睡眠是大脑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 ]抑制状态。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它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一为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

人们在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特征,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 3、4期。这四个期代表着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1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以4次/秒~ 7次/秒的O波为主。这一时期一般是在睡眠开始或夜间短暂苏醒又入睡之时。2期: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次/秒~14次/秒的梭形睡眠波和一些复合波。这一时期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着浅睡过程。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频率为1次/秒~2次/秒的δ波。4期:脑电波也是呈现出高振幅波形且以δ波为主,代表着深睡状态。3期和4期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通常认为, 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

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其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呈现低振幅的去同步化快波,也称为异相睡眠。并且,由于这种类型的睡眠常伴随着眼球的快速运动,所以也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可能与脑的发育和记忆的巩固有关。

第一段[ ]处恰当的措辞是()。

A.自我

B.自动

C.自律

D.自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本部分共有两类:片断阅读,文章阅读。一、片断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择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请开始答题(111—120题):111. 早在20世经70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在进行地下核爆炸实验时发现,在每次实验后的很长时间内,爆炸中心近百公里范围内都会发生多次地面震动,这使他们意识到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后来他们和地震专家一起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有些地下核爆炸会引发地震,而另一些则不会。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在进行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指的是()

A.地下核爆炸能引发地震

B.地下核爆炸能消除地震

C.地下核爆炸既能引发地震又能消除地震

D.地下核爆炸有的能消除地震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 (2)教师对语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

(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材料,一定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下面我们再来对这段文字进行一下语法分析,来进一步理清句子的层次。(教师点拨后,用幻灯片打出语法分析)

(3)朗读文段。

(学生思考1分钟后)

师: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这段文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时的一段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

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