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贸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茉莉喜光,喜高温,抗寒性差。广西南宁横州素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州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目前,横州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居全国第一。图12是横州位置示意图,图13是南宁的气候统计图B.(1)广西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_地区,跨第二和_____________级阶梯,跨热带和_____________(全球五带)C.(2)南宁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区(干湿区)D.(3)简述横州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答案
收藏

A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有()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H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H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H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H股份有限公司Z计分模型的X1指标为()。

A.1.3433

B.0.0595

C.0.0832

D.-0.0777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明在学习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的课堂学习时间他都不能充分地利用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在学习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的课堂学习时间他都不能充分地利用起来,而是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处理老师留下的课堂作业时,他总是拖到最后才仓促完成,甚至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小明该怎样进行时间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乌克兰地区图及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地区图及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材料二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材料三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问题: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气候的差异。(6分)

(2)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3)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关于“雄踞东方的大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阅读关于“雄踞东方的大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雄踞东方的大洲’’的内容。

雄踞东方的大洲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从图6.1可以看出,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从图6.2可以看出。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试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班科学活动:改装工具。准备:几大盆水;每个幼儿一箩筐材料,包括完好和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改装工具。

准备:几大盆水;每个幼儿一箩筐材料,包括完好和有洞的桶、瓶、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等;还包括一组辅助材料,如皮筋、橡皮泥、透明胶、塑料纸、剪刀、线等。

活动开始,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的问题。

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一组玩水,尝试每一种材料能否装水并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再次探索:为什么有的能装水,有的不能装?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都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

启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互相合作改装工具。

展示改装成功的运水工具,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问题:

(1)上述活动中,教师主要完成的智育目标是什么?

(2)教师“教”的方式是什么?幼儿“学”的方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案例:象征性长跑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加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2)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那么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3)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4)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问题:请对该案例进行简要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本来不是一个爱挑剔的人,更不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但自从当了班主任,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本来不是一个爱挑剔的人,更不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但自从当了班主任,似乎容易生气也爱挑剔别人了,并且每次都能找出充足的理由:学生上课睡觉了,不按时完成作业了,考试左顾右盼了,晚修时教室声音太大了。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数落数落学生的不争气。学生在我眼中,似乎就是这些缺点的代名词。时间一天天过去,班风、学风却丝毫不曾因我的挑剔而好转,相反,班级变得更加沉闷,我心中更是焦虑不安。那日训完学生走出教室,班长追上我,诚惶诚恐地对我说:“老师,能不能找找我们身上的优点,表扬表扬我们?”

问题:请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内容,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

阅读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内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城市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有的却比较分散;有的工业区离市中心较近,有的却较远;住宅区有的紧靠工业区,有的却远离工业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图2.8)。

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图2.9)。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例如,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1)试对本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还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除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讨厌他。可就是这样的学生,却肯听我的话,也能上好语文课,成绩良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写了一手好字。其他老师都说:“也只有你们张老师能管得好你!”其实他们错了,我并没有管他,我只是把我对其他学生的爱一样公平地也给了他。他的父母也一直很感谢我。而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我只是将我的爱公平地分给了这个孩子。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