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知识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时,种子的数量不能太少

B.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时,反应温度最好为37℃

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和黑暗两组条件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选择尾鳍颜色鲜艳的小鱼

答案
收藏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选择尾鳍颜色鲜艳的小鱼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关于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光反射对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予镜面.如图4.2-2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有关指导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指导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A.指导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语言描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B.指导技能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C.指导技能需要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积极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D.指导技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遵守上课纪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压强”的内容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压强”一节.关于“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9.1-3,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砝码。注意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被压下的痕迹。这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

图9.1-3压力作用的效果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任务:

(1)简述压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预测是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推测观察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

B.假设是根据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对未来事件做出推测

C.实验的主要技能,包括制定计划、确认和控制变量、运用操作性定义、通过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等

D.解释数据是对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变量之间相关性做出预测好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材料: 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 (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

材料:

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

(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

(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

问题:

(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

(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价值,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学前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

B.帮助学前儿童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本质

C.有助于学前儿童理解科学概念

D.综合训练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这种液体研究起。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液体的颜色、状态、气味,得出结论,并试着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投影】乙醇的物理性质

【探究l】根据信息提示,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经实验测定,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0,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可连接四个原子、每个氧原子可

【学生活动】写出符合要求的可能结构。

【探究活动2】运用假设推理一实验验证一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乙醇的真实结构。【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并验证产物只有H:。

【思考与交流】由分子式C2H60推测,1 mol乙醇分子最多可提供——, mol氢原子参加反应,生成 ITIOl氢气分子。

【材料1】某化学兴趣小组关于“乙醇结构”的探究。

①量取2.9 mL的无水乙醇(约O.05 t001)于试管中,并加入足量的钠;②反应生成氢气体积标准状态为564 mL(约0.025 m01);

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思考与交流】

①l tool乙醇实际生成了 mol氢气,mol氢原子。

②1个乙醇分子只能提供 个氢原子与Na反应生成氢气分子。

【追问】明明l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为什么却只能提供一个氢原子生成氢气呢?【学生活动】观察两种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根据这两种结构中氢所处位置的差异,确定乙醇的结构。

【师生互动】归纳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比】对比烧杯中钠与水、钠与乙醇的反应,根据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尝试写出钠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

乙醇与钠的反应实质:

CH3CH20H+Na→CH3CH20NaH2 ↑

【转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乙醇在与钠的反应中做的是氧化剂,事实上,在大多数化学反应中.乙醇更愿意做还原剂。

【学生活动】根据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写出乙醇的燃烧方程式。

【探究3】材料一应用一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思考与交流】

①工厂高温焊接铜制器件时。表面生成黑的物质是什么?

②把发黑的铜制品趁热蘸一下酒精,就会恢复原有光泽,这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根据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上述变化的可能原因。

【归纳总结】在铜或银作催化剂时,乙醇能被氧气氧化产生乙醛,我们称这个反应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问题:

(1)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哪种导入方法,并说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该导入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完成教学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活
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呼应,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A.数学探究

B.数学应用

C.数学思想

D.数学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教师应该()。

A.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B.忽略幼儿的问题,让他们自主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C.零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要求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D.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鼓励幼儿随意自主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