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省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

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亡其载体,灭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是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读书、授业等),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论著、设计等)。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视的最新理论。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我们运用欧姆定律,也无须向德国支付专利费用,等等。这些都表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质。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

第26题:

“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A.物质的耗费

B.精神的耗费

C.使用

D.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亡其载体,灭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是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读书、授业等),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论著、设计等)。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视的最新理论。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我们运用欧姆定律,也无须向德国支付专利费用,等等。这些都表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质。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

26.“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A.物质的耗费

B.精神的耗费

C.使用

D.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第29题: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收入差距现象具有二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第29题: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收入差距现

第29题: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收入差距现象具有二重性

B.收入差距的出现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C.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D.收入差距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 第 29 题 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收入差距现象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29~33 题。 第 29 题 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收入差距

第 29 题 对“双刃剑”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收入差距现象具有二重性

B.收入差距的出现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C.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D.收入差距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片断阅读理解三、片断阅读理解:共5 题。要求你阅读以下片断短文,并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第56题:

片断阅读理解三、片断阅读理解:共5 题。要求你阅读以下片断短文,并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第56题: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最能准确地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

A、 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B、 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C、 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 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第 96 题 关于“艺术符号”,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31 题。 第 27 题 以下哪项与本文不符?()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31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31 题。 第 27 题 以下哪项与本文不符?()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

第 27 题 以下哪项与本文不符?()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31 题。 第 27 题 以下哪项与本文不符?()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7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第 91 题 下面是对“三聚氰胺”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阅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 第 86 题 根据文章内容,关于VD的吸收途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