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他们区别开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象

B.对比

C. 适应

D.相互作用

答案
收藏

B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数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
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

B.对比

C.适应

D.相互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基因地理”项目启动了,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
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根据上文可知,“基因地理”项目的研究途径是()。

A.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B.用5年时间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

C.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D.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概念④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教学地理地图这一课时,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这是()。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

在教学地理地图这一课时,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这是()。

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B.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C.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D.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手中的钢丝内能增加。

(学生边想边试,一边实验,一边讨论)

教师:大家把自己想的办法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学生甲:可以折、敲打。

学生乙:进行摩擦、火烤。

学生丁:可以晒,用开水烫,用钢锯锯。

(老师把学生想的办法简要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故意把“摩擦…‘折…‘敲打”等写在一起,把“烤”“烫”等写在一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很多办法,把这些方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

学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等属于做功,“烤”“烫”等属于热传递。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绘制太阳圈层示意图,注明圈层名称,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面是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学生绘制的物距、像距、像的性质的表格。

学生顺利完成了前三种情况的实验后,在进行u<厂的实验时,遇到了如下问题:

学生:老师,我们把光屏前后移动了很多次,就是找不到像。

老师:不着急。慢慢找。别的小组都能找到像。

老师: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

学生:物距已经小于焦距了。

老师:物距小于焦距了啊!怪不得你们找不到像。因为物距u<f时,成的是虚像。

学生:哦。老师,我不大懂什么是虚像。

教师:仔细听讲,虚像不同于实像,它不是光线的实际汇聚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只能通过眼睛在透镜另一侧直接观察。

学生:嗯,记住了。

问题:

(1)对该教学片段进行评价。(15分)

(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图是指使用地理地图作为背景,通过图形的位置来表现数据的地理位置,将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布通过颜色或者气泡等映射在地图上的一种图表

B.地图适合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的展现,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出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信息,给人以空间感

C.气泡地图中,即使相邻气泡所示数值很大,气泡间也不容易叠加

D.地图可以分为气泡地图、颜色地图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评议,落实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大约20分钟) ①根据学生自愿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评议,落实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大约20分钟)

①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老师平衡调配,把全体学生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各小组讨论分析文本中存在的文言知识,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书写.其他同学针对书写内容做好补充和评议准备。

②展示每一小组讨论后黑板上书写的结果。(略)

③学生点评各组答题情况。(略)

④教师点评肯定。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时设计的讨论教学环节(节选),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作为交流与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只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

B.“学生点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C.这种由此及彼的点评方式。强化了课内知识的能力迁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小组讨论”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标明界限及位置,并说明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