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经济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占地壳总质量的5%,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为地壳面积的75%的是()

A.岩浆岩

B.火成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占地壳总质量的5%,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为地壳面积的75%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熔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被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A.形成条件

B.结构特征

C.地质分布

D.化学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地球足够的氧气,使其能孕育出动物
和人类。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下列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出人意料地多产,他们大大提升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B.通过电脑模拟可以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

C.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而这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

D.氧气含量的增加使得地球上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可移动的智慧生物成为可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溶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A.形成条件

B.结构特征

C.地址分布

D.化学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海洋生物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约()

A.47%

B.57%

C.67%

D.77%

E.87%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主要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
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率占总地震的7%一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极具破坏力的。地震与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成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的是:

A.海啸

B.放射性物质扩散

C.人员伤亡

D.火灾、水灾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说法错误的是:A.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B.离震中越远,纵波效果越明显

C.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D.纵波较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根据文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A.地震余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中源地震

根据文意.震中距与破坏性之间的关系是:A.成波浪性分布

B.不相关

C.成正比

D.成反比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超级地震指的是浅源地震

B.纵波的衰减速度比较快

C.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D.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

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B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活欲的地区

C.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10倍

D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说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9.5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

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B.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

C.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10倍

D.有纪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9.5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A.3%

B.0.50%

C.20%

D.万分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第 37~40 题。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进行的。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就稍慢一些,地球南北断面是椭圆形也与此有关。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至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先,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表明,当时一天只有21小时,每一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350天了。通过对地球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解释地球上时间组合的变化似乎还并不完全。日本的科研人员姆据对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也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他们还十分明确的指出,月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出现潮汐现象,由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又使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第 37 题 第1段最后一句说"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其中"此"所指代的是()。

A.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的裂陷扩展

B.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较慢速度的裂陷扩展

C.大洋底部纵绕地壳的山脊状的裂陷扩展

D.地球南北断面成椭圆形的裂陷扩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地表隆起,某些页岩裸露,成为地球的“书页”(2)岩浆运动,侵入地壳,未能喷出地表(3)因地壳凹陷运动,在高温高压下演变成变质岩(4)岩浆在地面以下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5)因地震而露出地表,在风化、侵蚀、沉积下形成沉积岩

A.2-4-3-5-1

B.4-2-5-3-1

C.2-4-1-5-3

D.2-4-5-3-1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地球水圈由海洋、湖泊、江河、沼泽、地下水及冰川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据科学家估算,地球表层的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水占97.3%,以冰川为主的陆上水占2.7%。大气中的水,与前两者相比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以上材料不可能推出的是()。

A.陆地上的水主要在冰川中

B.海水中有液态水,也可能有固态水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多

D.从大气中取水意义不大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