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知识> 出国/留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

A.减税

B.为了对付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紧缩货币的政策

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削减政府支出

E.货币政府与货币学派理论相悖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供给学派为什么把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是(), 不注重全面的政策配套问题。

A.增税

B.减税

C.保证供给

D.市场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不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即使存在着“货币充斥而商品匮乏”的通货膨胀也会自然消失。()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简单货币规则是()学派的政策主张。

简单货币规则是( )学派的政策主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20世纪30—70年代主流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 )。

A.国家干预

B.重视财政政策为主的需求管理

C.自由市场经济

D.推行私有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案例名称:治理“滞胀”: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出路 案例适用:降低通货膨胀政策 案例内容: “滞胀”并非新生事物

案例名称:治理“滞胀”: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出路

案例适用:降低通货膨胀政策

案例内容:

“滞胀”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60~1980年间,美国就曾出现过三次“滞胀”。实际上,整个西方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初均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西方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4%,失业率为5.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而在此之前的1968~1972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4.3%,平均失业率为3.2%,物价平均上涨率为4.8%。

美国之所以能最终走出“滞胀”,首先源自学界对既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一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由于无力解释“滞胀”的成因和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了来自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猛烈攻击。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弗里德曼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短期当中,当局也许可以依循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上升时,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但在长期当中,这种替代关系并不成A,物价水平最终会螺旋式上升,同时失业率依旧。他认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对美国当时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1961~1985年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数据为弗里德曼的这种批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货币主义学派眼中,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管住货币供应及其增长率,坚持采用单一的货币管理规则,人们对通货膨胀最终会形成稳定和清晰的预期。

对凯恩斯理论的第二个重创来自供应学派。传统凯恩斯理论侧重总需求管理,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运作的必要性并为此提供理论基础。供应学派则认为,美国当时的困境来自于储蓄率下降、技术革新速度放慢等原因所导致的商品竞争力下降,这是国家干预政策破坏了市场自我调节机能的结果,因此主张减少国家干预,降低税率,以便鼓励生产,刺激供给的增加。

里根政府明确表示赞成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主张,并通过抑制货币增长的方式来降低通货膨胀;通过减税和压缩政府开支或者至少是减缓开支的增长速度同时并进,以便平衡预算。里根政府的这一套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消费物价指数在1983年以后大幅度回落,1986~1989年下降到3%~4%。同时,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美国经济基本摆脱了“滞胀”。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

A.税收政策和收入政策的影响

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配合”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D.发挥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有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A.弗里德曼

B.哈耶克

C.庇谷

D.凯恩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供给学派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把减税作为克服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的是:____。

A.供应学派

B.凯恩斯学派

C.货币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