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抑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C.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D.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答案
收藏

C、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材料: 绿色楹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光

材料:

绿色楹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吗?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吗?

作出假设: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设计方案:

学生根据课本已有的实验方案.再进行设计以完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

确定方法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黄变白。

(5)用清水漂洗叶片。

(6)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7)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后,互相表达与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分类,该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6分)

(2)概述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1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直接加热脱色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材料: 教师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

材料:

教师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之叶片变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根据实验目的分类,该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5分)

(2)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哪个探究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A.探究玉米粒的胚乳内储存营养物质

B.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C.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D.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

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A.溶解叶绿素

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C.促进淀粉分解

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问题: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乙中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生2:甲中植物没有淀粉。

生3: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甲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是哪一变量不同引起的?

生: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

师:回答得不错,设计方案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除二氧化碳。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之类的物质?

生:可以。

师:所以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控制变量的一种选择。那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有无)。

师:设计本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生: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师:很好,结论的概括应结合实验中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证据,并紧密围绕研究的问题进

行。请同学们再次概括出研究的结论。

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5: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6: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问题:

(1)如何才能使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10分)

(2)本材料运用了提问技能,提问的要点有哪些?(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了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实验过程如下:

(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打开试管2的橡皮塞,放入一片菹草叶子,再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2.打开试管3的橡皮塞,放入一片同等大小的菹草叶子,也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3.把1、2、3号试管同时放到灯光下照射几分钟,检查三个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叶片是上浮还是仍然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预测:

表一:……

结果记录与分析:

表二:……

(1)对比试管1与试管2可以发现:……

(2)对比试管2与试管3可以发现:……

(四)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__________(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原假设__________(成立\不成立)。

(1)分析上述材料,设计表一及表二。(18分)

(2)在组织该实验时,教师应注意什么?(1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A.阳光

B.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C.动物

D.能分解有机物的细菌、真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2017·海南,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