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国际化战略是指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扩张()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国际化战略是指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扩张()”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H公司在国际化战略实施初期,用产自青岛的小型车载冰箱顺利打开了美国市场,这种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指的是()。

A.出口

B.合资

C.许可证

D.特许经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山水豆腐公司是中国的一家公司,他们的豆腐一直在国内销售。公司老板为了扩展业务,决定从国际化的观点去考虑全公司的经营。他们在开拓国外市场中,把美国这个消费最大的市场作为进攻目标。首先反复派员到美国实地考察。他们在考察中发现,豆腐这种低热量、高蛋白的天然食品是会受到注重保健的美国人青睐的。同时,了解到美国市场目前的豆腐容量每年7000万美元左右,但却有韩国、日本、中国和美国人经营的200家豆制品公司参

与竞争。山水豆腐公司做出决策:在美国设厂生产豆腐,但必须要使自己的产品适合于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适应于美国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1995年11月,山水豆腐公司与当地一家公司合营,开始在美国市场经营豆腐,以“白云”商标把产品投入市场,为了使产品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醒目,采用颜色鲜艳的、密封透明塑料盒包装。与此同时,聘请医生在电视等广告媒体上介绍豆腐的营养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并介绍豆腐的吃食方法和烹调技术。在渠道上,山水公司采取了既利用大型批发商的销售网,又直接向超级市场供货的双管齐下推销术。经过几年的经营,山水豆腐公司在美国豆腐市场上已有很大的占有率,在加州,它已占据市场销量的85-90%,它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豆腐公司,拥有从业人员64人,月产豆腐100万块。1998年,该公司又建一条生产豆浆的生产线,正雄心勃勃地开拓保健饮料的业务。

提问:试用SWOT分析法及多元化增长战略理论,解释山水公司首先选择豆浆作为其扩大经营领域突破点的原因,并给处于逐步多元化过程中的山水公司提供一些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组合分析在战略制定中广泛采用。下列关于组合分析优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了在扩张和成长中可供使用的现金流的问题

B.使高层管理者可以逐个评估公司的每项业务

C.容易界定产品与细分市场

D.图形化表述促进沟通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海尔在美国的国际化战略属于什么类型()

A.全球化战略

B.跨国本土化

C.本土经营

D.跨国战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国际化战略”指的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拓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的国际竞
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A.“两个市场、两种优势”

B.“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C.“两种资源、两种优势”

D.“两个市场、两个平台”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材料一:2000年初,海尔冰箱进入全球最大连锁店沃尔玛。打动沃尔玛的是,专为学生设计的带活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材料一:2000年初,海尔冰箱进入全球最大连锁店沃尔玛。打动沃尔玛的是,专为学生设计的带活动台面的小冰箱。

2001年4月,海尔又被全美第二大连锁店西尔斯接纳。西尔斯注重创新,所售商品属中高档,大多以OEM方式定制,以自己品牌进入极难。张瑞敏在考察中发现,美国市场的洗碗机一般较大,既占地方又笨重。于是,他让洛杉矶设计中心专门设计了一款全塑料迷你型洗碗机。西尔斯一看样品就动心了,因为在单身贵族或大学生中很有市场。

2001年2月,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经理迈克提出,希望海尔能专为老年人生产一种不必探身取物的冷柜。17个小时后创意变成样品,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后,迈克又在美国海尔工厂改进工艺。4月,“迈克冷柜”登陆西尔斯。

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上流社会人士,主要喝葡萄酒。葡萄酒不仅对酒具和酒柜要求高,而且饮酒和贮存对温度的要求特别严格。他们饮酒,不仅是享受,也是交际的需要和生活品位的体现。于是,海尔从组合厨具中把嵌入式酒柜挖出来,设计一款放在起居室里的自由独立式新型酒柜。一投放美国市场就大受欢迎。不到两年时间,海尔从1个产品发展到12个系列,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第四代则是从法国聘请的酒柜名设计师的杰作,融实用、时尚与欧洲浪漫于一体,2001年荣登美国酒品杂志的封面。据悉,该产品在美国占据50%的份额。

材料二:海尔在海外设立10个信息站、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产制造基地奠基,实现了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当富士公司在美国向柯达公司发动攻势时,柯达公司报复的手段是以牙还牙,攻入日本市场。柯达公司采
取的战略是【 】

A.侧翼防御

B.以攻为守

C.反击防御

D.运动防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在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签署了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在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的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作为中方股份的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一、行业背景

2003年中国国内电脑市场销售量为1325.8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7.6%,销售额为86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其中台式电脑市场销售量达到1121.1万台,增长速度约11.5%。而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增长相对更快,2003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79.7%,达到174.8万台,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在5年内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

但是国内计算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市场告别了高额利润时代。特别是戴尔、惠普等国外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后,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强大有效的营销方式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国内七喜、实达等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已成了明日黄花。不过联想的市场份额仍高居前列,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虽然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但是它在全球市场上并不处在领先的行列,与戴尔和惠普有很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因此,为了获得持久的发展,联想必须尽快制定正确的战略,在稳定国内市场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外发展,开拓全球市场,这样才能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公司介绍

(一)联想集团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联系集团凭借国内庞大的PC分销网络,成了国内PC制造和销售的龙头企业,2003年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7%,从1997年以来连续七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在亚太市场(除日本外)也保持着领先地位。2003年根据Gartner公布数据,联想排在第九位,位于Gateway和苹果电脑之间。2004年第三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高达26.8%,同年联想集团将其英文名称修改为LenovoGroupLimited,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截至2004年3月的财年,联想的营业额达231.8亿港元(29.7亿美元),净利润达10.5亿港元(1.353亿美元);截至2004年9月的6个月达115.3亿港元(14.8亿美元),净利润则达到了10.2亿港元(1.307亿美元)。

联想的发展战略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从最初的PC制造和销售,到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多元化,再回归PC制造和销售。2001年初联想集团发布了三年战略规划,确立了六大业务群组的发展方向,并坚定地推进全公司向服务转型。在这六个业务群组中有四个都在用投资收购的方式扩展业务规模。其中信息运营服务与AOL合资,合同制造与技嘉合资,手持业务与厦华合资,IT服务投资汉普和智软。然而实践证明历时三年的多元化转变并没有给联想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企业陷入了多元化的陷阱。2004年初联想终于果断地中止多元化发展,调整战略,集中资源回归到PC制造和销售上来。

(二)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概况

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罗利市,在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约9500名员工。2003年财年收入为96亿美元,2004年PC出货量达到1亿台(包括台式和笔记本)。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调查报告,2004年全球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为110亿美元,IBM占了14%;商用台式机市场份额为168亿美元,IBM占了8%。笔记本电脑以其轻便、功能强大的特点,正逐渐取代台式电脑,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光明。IBM作为全球PC制造销售的领先者,笔记本电脑的业绩更是显著。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商用笔记本收入持续高居首位。2004年在中国和亚太市场商用笔记本收入第一,中国同比增长29%,亚太地区同比增长19%。其开发的“Think”技术以及由此开发出的多款笔记本电脑深受市场欢迎。

尽管IBM的PC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利润率很低甚至经常亏损。IBM在2004年12月30日提交的财务状况报告显示,该公司个人电脑部门连续三年半都处于亏损状况,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就已亏损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了43%。2004年前九个月的营业收入为94亿美元,税前运营利润却仅为7000万美元。

三、并购动因

(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虽然是中国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列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所以此次收购与其说联想买入了IBM的PC业务部门,不如说联想和IBM共同投资成立了一个新的PC巨人,只不过联想是倾其所有资产,而IBM只是投入了部分资产。这个PC巨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PC企业,全球份额将达到8%。所以联想和IBM此次合作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

(二)联想与IBM具有很大互补性,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扩大规模这个共同目标使联想和IBM有了合作的基础,而两者巨大的互补性与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则为合作提供了保证。首先联想和IBM在地域上、产品上和客户群之方面都是非常互补的。联想公司是中国第一PC品牌,在中国知名度最高,市场占有率最高,它具有在个人消费者跟小型企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也有一个很高效率的营运团队,尤其拥有非常完美的国内销售网络是其优势所在。而IBM公司拥有全球顶级品牌,作为IT领域的缔造者,其品牌就是产品质量和潮流的保证。IBM主要面向的是大型客户、中型客户,尤其是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而且IBM公司拥有完善的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有利于产品的推广。正因为联想和IBM有这些独特的优势,所以两者联合就可以覆盖PC所有的客户群,有可能把规模做到世界一流。

(三)联想期望做强核心业务,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此次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收缩战线,回归PC核心业务,并且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联想在发展道路上方向一度并不明确。早在2000年,中国还没有加入WTO,而且由于国内IT市场仍然在高速发展,联想因此制定了一个战略“要在中国的市场上多元化发展”,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于信息服务企业,但是多元化的战略并没有给联想带来预期的收益。联想虽然在国内个人电脑市场排名首位,但并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除电脑制造外其他业务刚刚起步,这就决定了联想必将重新考虑调整战略。对过去的发展规划进行认真检讨后,杨元庆曾说:“PC作为核心业务,其回报源源不断,是我们营业收入、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个源头,整个联想都会面临很大风险,就更不用谈发展新业务、孵化种子业务了。”从这句话可见联想领导班子确认了电脑主业对联想的重要性。

四、并购结果

(一)新联想将获得许多独特优势

收购之后,IBM的品牌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全球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能力都将为新公司提供支持。

A.联想将拥有Think品牌,同时根据合约将在5年内有权使用IBM品牌;

更加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全球最大的商业和技术服务提供商IGS将成为联想首选保修和维修服务提供商,全球最大的IT融资公司IGF将成为联想首选的客户租赁、渠道融资和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

B.联想将成为IBM首先的电脑供应商,并且可以利用IBM的商业伙伴、分销商和在线网络等其他渠道实现全球市场覆盖;

C.联想可以获得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

D.将拥有Think系列技术。并且拥有美国罗利、日本大和以及中国三个研发中心;

E.联想将拥有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并且结合双方在台式机及笔记本电脑上的优势,为全球个人客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

F.双方管理层共同组建了全球一流管理新团队,能实现更高效的动作。

(二)外界的反应和新联想面临困难的整合工作

联想公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投资者对此次收购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从收购后的股市反应情况看,市场对联想此举的前景并不乐观。新联想的主要竞争对手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得知联想与IBM的合作之后表示“在IT这个领域里成功的并购已经是多少年以前的事情了”,可见戴尔公司对自己应对此次并购带来的威胁充满信心。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联想最终成功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IBM原来的客户可能短期内不会认同联想这个品牌。美国BancorpAssetManagement公司的投资商简-斯诺莱克(JaneSnorek)表示:“对于大多数的西方公司领导人来说,他们对联想的品牌还不熟悉,这种局面将给联想在欧美市场保留IBM原有客户及发展新客户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新联想最致命威胁的是戴尔和惠普很有可能会利用客户对新联想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心,将IBM原有客户划归到各自名下。2005年2月IBM原来的大客户通用电气就宣布不再从IBM订购台式电脑,转而从戴尔公司订购。新联想刚诞生不久就遭遇了一个活生生的沉重打击。

并购完成之后,新联想将进入平稳的过渡期和整合期,各方面运营将有序进行。新联想承诺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变、服务团队不变、已签署和在执行的合约不变。中国市场仍是新联想的大本营,中国业务将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增长。而联想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的后续工作。正如新联想的董事长杨元庆所说:“我现在关注最多的就是整合能不能顺利进行,关注IBM那边的客户能不能保留,关注那边的员工能不能保留,我们整合既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文化是不是能够很好的磨合,这大概是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案例来源:摘自《并购案例精粹》,干春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5年9月

问题:1、联想与IBM如何产生出预期的协同效应?

2、联想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虚拟公司管理团队要全权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广告和推广、产品线宽度、销售渠道以及网络销售,并通过实施合理的竞争战略在每一个目标市场确立公司的竞争优势。()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以单一的品种、标准的瓶装和统一的广告宣传内容,长期占领
世界非酒类饮料市场。这是一种_________。

A.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B.差异性营销战略

C.集中性市场战略

D.全面市场营销战略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