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B.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

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合加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发生水解

答案
收藏

B、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 …”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B.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说明盐酸呈酸性

C.滴有品红的水通过活性炭后变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说明铁具有可燃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预测是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推测观察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

B.假设是根据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对未来事件做出推测

C.实验的主要技能,包括制定计划、确认和控制变量、运用操作性定义、通过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等

D.解释数据是对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变量之间相关性做出预测好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解释: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解释: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间有间隔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现,闪电与摩擦产生电的现象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发光,光的颜色相同;电摩
擦产生的电火花和闪电的形状都呈弯曲的方向;二者都是瞬时产生,所发的光都能使物体着火,都能熔解金属,都能杀死生物体,等等。于是他得出结论:闪电是空中的放电现象。后来,富兰克林和他儿子在费城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验证了他的结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沃泰默没有发现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促胰液素。下列关于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和对实验现象解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运用了单一变量、对照的实验原则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神经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

D.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小肠上的神经完全剔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想法或假说与推论和证明_______。每一个想法或假说的产生,都意味着一个或更多的推论,推论的目的在
于形成可用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结论。 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B.休戚相关

C.休戚与共

D.相伴而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举例说明并解释实验者效应,如何在实验研究中避免由于该效应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结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关于“侦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侦查实验是侦查行为之一B.侦查实验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

关于“侦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侦查实验是侦查行为之一

B.侦查实验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侦查部门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

C.侦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实或现象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如何发生

D.侦查实验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合情推理,是指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得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根据上诉定义,下列不属于合情推理的是:

A.已知a>b,b>c,所以a>c

B.由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而金、银、铁、铜、锡都是金属,推知:凡金属都导电

C.见到1只乌鸦是黑的,2只也是黑的,100只都是黑的,因而断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D.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如都可直线传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可推知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9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