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实验。

在第2节图4.2—2的实验中,我们通过磁铁跟闭合导体回路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条形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闭合线圈时,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抽出时,线圈内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阅读下

现在重复这个实验,不过这次不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而是用草图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以便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议在纸上画出几个类似图4.3一l的草图,分别标出不同情况下磁铁的N、S极,磁铁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事先要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及电流方向、指针摆动的方向与电流表的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图4.3—2所示。条形磁铁圈内的运动,无非是N极或S极插入.N极或S极抽出这四种情况,因此,可以认为他的记录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阅读下

图4.3-2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

任务:

(1)说明教材中“丁图设置条形磁铁S极抽出”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胡克定律”的内容标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胡克定律”的内容标准为:“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为“胡克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当弹簧测力计挂钩下面没有砝码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指针指向零刻度。实验中,分别在挂钩下面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同时测出指针向下移动的距离。整套装置垂直地面,保证砝码受弹力方向和重力方向平行。

以形变量x为横坐标,重力mg为纵坐标,把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到坐标系上,然后连接这些分散的点,使大多数点落在直线上。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物体受合外力静止的条件以及知道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1)简述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理想弹簧形变量与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静电场’’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静电场’’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节的内容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静电场’’的内容阅

图1.9—1计算粒子到达另一个极板时的速度 图l.9-3带电粒子的偏转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电势差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见的形变.通

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弹力”一节的实验如下:

如图3.2—2,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阅

图3.2—3弹簧发生形变后对小车有弹力的作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弹力的定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光的干涉”一节中杨R,xt缝q-涉的实验。

如图l3.3—2,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l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种波.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

13.3—2杨氏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相关知识。

任务:(1)光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光的干涉”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如图3.4—2甲.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

如图3.4—2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的长度为GE。

在图乙中.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l、F,橡皮条伸长,小圆环处于0点。这时它受到橡皮条对它向上的拉力F0。撤去F、F,改用一个力F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D点(图丙)。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的实验。如图3.4—2甲.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撤去Fl、F2,改用一个力F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0点”的实验

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与“单摆”有关的内容标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与“单摆”有关的内容标准为“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单摆”一节中有探究单摆周期影响因素的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固定两个单摆,第一种情况是两摆的振幅不同,第二种情况是两摆的质量不同,第三种情况是两摆的摆长不同,分别观察两摆的周期。

实验二: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于是做成了一个单摆,测量摆长和摆的周期。得到一组数据,改变摆长,再得到几组数据,从中找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已经学习过简谐运动方面的知识。

(1)简述单摆运动的特点。

(2)完成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导体的电阻”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如图2.6-3,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阅

图中四段导体是串联的,每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因此.用电压表分别

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它们的电阻之比。

比较a、6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等。这样就可以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恒定电流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导体的电阻公式。(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导体的电阻”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将一端封闭、长约l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橡皮胶塞塞紧(图5.1-9甲)。

将玻璃管倒置(图乙),蜡块R沿玻璃管上升。如果在玻璃管旁边竖立一个米尺,可以看到,除了开始的一小段外.蜡块上升的速度大致不变.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图丙)。以黑板为参照物观察蜡块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曲线的运动”一节的基本实验“观察红蜡块的运动”阅读

任务:

(1)此实验在本节课中的作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部分内容: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在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发生反应,但在放电条件下,它们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此外,在高温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N02)。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因此,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N02产生,并随雨水落下。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阅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等知识。

要求:

(1)完成材料二中的装置设计图,并填写表格。

(2)完成“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感和电容”的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感和电容”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5.3—1,把带铁芯的线圈1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感和电容”的内阅

如图5.3—4,把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感和电容”的内阅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交变电流等知识。

(1)简述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初中物理某教材“电磁铁”一节中“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初中物理某教材“电磁铁”一节中“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定匝数的线圈(内部有铁钉)串联起来,通过开关接到电源上。

调整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比较不同匝数电磁铁的磁性。

任务:

(1)说明教材中“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