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

A.被动扩散运输

B.经离子通道注入

C.胞吞或膜融合

D.诱导宿主细胞膜裂解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

A.被动扩散运输

B.经离子通道注入

C.胞吞或膜融合

D.诱导宿主细胞膜裂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

A.被动扩散运输

B.经离子通道注入

C.胞吞或膜融合

D.诱导宿主细胞膜裂解

E.直接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噬菌体是侵染()的病毒

A.植物

B.细菌

C.动物

D.动物和植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三个实验:细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的侵染试验、病毒重建试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B.在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体大多数有放射性

C.在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用一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代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子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均带3H标记

D.子代中含有31P的T2噬菌体占总数的63/164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菌后合成的新噬菌体叫转导颗粒。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依次是()①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复制并合成许多蛋白质外壳,组成很多新的噬菌体。 噬菌体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不起作用。 ③子代噬菌体再去侵染其他细菌。④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 ⑤噬菌体吸附在细菌上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③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⑤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