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专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

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答案
收藏

C、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罩在烛火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气体

C.燃烧的蜡烛有流泪现象,因为石蜡的熔点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A.排水法收集O2: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O2更纯净

B.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避免产率偏低

C.测定空气里O2含量: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探究CO2性质:将CO2快速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便于观察低处蜡烛先熄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面是有关初中物理某教材“关于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任务:(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

下面是有关初中物理某教材“关于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任务:(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体现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该实验

B.将蜡烛远离玻璃板,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C.把光屏放在像所在的位置,像会呈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的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2.2.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务:

(1)为什么要观察乒乓球的振幅。(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为初中物理某教材“电磁铁”一节中“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初中物理某教材“电磁铁”一节中“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定匝数的线圈(内部有铁钉)串联起来,通过开关接到电源上。

调整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比较不同匝数电磁铁的磁性。

任务:

(1)说明教材中“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9cm

B.10cm

C.15cm

D.20cm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分别采用演示实验和探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分别采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老师l:依据实验特点,亲自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醒学生观察,然后带领全班同学讨论实验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

老师2: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

成若干小组,每组自行设计实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每组派代表汇报。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

(2)简述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即灭,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将蜡烛放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易燃

C.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和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物总质量,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某八年级教科书“动能和势能”一节中关于“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某八年级教科书“动能和势能”一节中关于“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11.3—2。钢球从高为h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物体8后,能将8推动一段距离s,这说明了A对B做了功。在同样的平面上,B被推得越远,A对B做的功就越多。A的动能也就越大。

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快慢一样吗?

哪次物体B被推得远?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底部时越.物体B被推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物体B推得远?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的钢球将物体8推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1)说明教材中“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